Skip to main content

Taro Next 发布预览版:同时支持 React / Vue / Nerv

image

自 Taro 2.0 起,我们将会启动对整个 Taro 系统架构的革新,这次革新我们将其称之为 Taro Next。Taro Next 革新完成之后,Taro 本身的拓展性、稳定性、可维护性都会大幅提高,相应地,使用 Taro 的开发者也会获得更好的开发体验,降低更多开发成本和学习成本。

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编译系统和小程序端的重构,通过 npm i -g @tarojs/cli@next 安装 Taro CLI 预览(alpha)版之后,使用 taro init 创建新项目即可体验 Taro Next 的新特性。

同时支持 React/Vue/Nerv 三种框架#

在旧版本的 Taro,我们以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规范为基准,使用 React/JSX 的方式来进行开发。而在 Taro Next,我们把这一思路量化为一个编程模型:

设微信小程序生命周期为一个 interface,不同的框架实例的生命周期虽然不尽相同,但我们可以根据框架生命周期分别新建一个 classimplements 小程序生命周期的 interface。相应地,小程序的组件/API/路由规范可以使用同样的思路和模型让不同框架的代码,运行在不同的端上:

taro

不限制语言、语法#

由于 Taro Next 的架构出现了变化,表面上来看 Taro 从一个编译型框架变成了一个运行时框架。但究其内核是整体的设计思路出现了变化:从前是「模拟(mock)」,现在是「实现(implements)」。在 Taro Next 我们实现了 React 在小程序中的完整支持,因此这类曾经的 Taro 无法运行的代码在 Taro Next 中完全没有压力:

import { View } from '@tarojs/components'
function Page (props) {
const view = React.createElement(View, null, props.text)
return [view, React.Children.only(this.props.children)]
}

在旧版本的 Taro 中我们对 JavaScript 和 TypeScript 进行了 First Class 的支持,Taro Next 我们更进一步,原理上最终可以编译到 JavaScript 的语言都可以用来构建 Taro 项目,以下是一个在 Vue 中使用 CoffeeScript 的例子:

// config.js
{
webpackChain (chain) {
chain.merge({
module: {
rule: {
test: /\.coffee$/,
use: [ 'coffee-loader' ]
}
}
})
}
}
<template>
<view>{{ title }}</view>
<view>{{ text }}</view>
<input v-model='text' />
</template>
<script lang="coffee">
export default
props:
title:
type: String
required: true
data: ->
text: 'text'
</script>

更快的运行速度#

运行时性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,一是更新性能,二是初始化性能。

对于更新性能而言,旧版本的 Taro 会把开发者 setState 的数据进行一次全量的 diff,最终返回给小程序是按路径更新的 data。而在 Taro Next 中 diff 的工作交给了开发者使用的框架(React/Nerv/Vue),而框架 diff 之后的数据也会通过 Taro 按路径去最小化更新。因此开发者可以根据使用框架的特性进行更多更细微的性能优化。

初始化性能则是 Taro Next 的痛点。原生小程序或编译型框架的初始数据可以直接用于渲染,但 Taro Next 在初始化时会把框架的渲染数据转化为小程序的渲染数据,多了一次 setData 开销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Taro 从服务端渲染受到启发,在 Taro CLI 将页面初始化的状态直接渲染为无状态的 wxml,在框架和业务逻辑运行之前执行渲染流程。我们将这一技术称之为预渲染(Prerender),经过 Prerender 的页面初始渲染速度通常会和原生小程序一致甚至更快。

更快的构建速度和 source-map 支持#

作为一个编译型框架,旧版本的 Taro 会进行大量的 AST 操作,这类操作显著地拖慢了 Taro CLI 的编译速度。而在 Taro Next 中不会操作任何开发者代码的 AST,因此编译速度得到了大幅的提高。

正因为 AST 操作的取消,Taro Next 也轻松地实现了 source-map 的支持。这对于开发体验是一个巨大的提升:

source-map

不忘初心#

在做到以上各项特性的同时,我们也没有丢掉原来就已经支持的特性:

  • 支持微信小程序、百度智能小程序、支付宝小程序、QQ 小程序、字节跳动小程序
  • 使用原生小程序第三方组件/插件
  • 多端条件编译
  • 跨端 API 和样式处理

这些特性基本涉及到了小程序开发的方方面面,虽然是预览版,但 Taro Next 已经具备了开发生产级小程序的准备,在 Taro 团队内部和兄弟团队也有多款小程序正在使用 Taro Next 进行开发。而在 Taro Next 的 H5 端和移动端,我们还在进行紧张的开发。当 Taro Next 测试(beta)版发布时,使用 Taro Next 构建的一套代码,就可以同时运行在各种小程序、快应用、H5 和移动端当中。在未来,我们还会把 Taro Next 的能力开放出去,让开发者只要写少量的接入代码,就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任意框架(Angular, Flutter, svelte...)开发小程序或多端应用。

牢记使命#

正如我们在 Taro 2.0 发布时所言:

节物风光不相待,桑田碧海须臾改。

20 年代呼啸而来,下一个 10 年,很多框架都会死去,很多技术也会焕然而生,没有什么是不变的,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,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拥抱变化。

前端技术一直在高速发展,流行的技术和框架每年都各不相同。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开发 Taro 的初心和使命:降低开发成本,提高开发体验和开发效率。

「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」

这就是 Taro 团队拥抱变化的方式。

参考资料#

[1] 小程序跨框架开发的探索与实践: https://www.infoq.cn/article/TMqBzVFTSiQTUbgxydPm

[2] Taro Next 旧版本迁移指南:https://docs.taro.zone/docs/migration

[3] Prerender: https://docs.taro.zone/docs/prerender

[4] 性能测试:https://github.com/NervJS/taro-benchmark/tree/next

[5] 与其它新型小程序的对比:https://docs.taro.zone/docs/difference-to-others